返回

五胡屠夫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95章 羌人姚襄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雷弱儿笑道:“姚襄反叛晋室,如今形如丧家之犬,身无安息之地。

    若是他能够同时得到我们秦国和燕国的许诺入驻洛阳,即使他明知洛阳是座火山,他也不得不前往!”

    苻健点头道:“也是,乞丐若是能够得到一块馒头,哪管他是肉馅还是有毒,填饱肚子才是最重要的。

    我现在便修书于燕国,叫他们连夜招抚姚襄。”

    蓟城(今北京市)。

    这一段时间以来,燕皇慕容儁很是郁闷,广威将军慕容评带领3万骑兵围剿冉闵,不想最终未能剿灭冉闵,反而3万骑兵仅余3000人存活。

    3万骑兵啊,那可是整个燕国的绝对主力啊,就这样白白的牺牲了,而且还一无所获。

    这不得不令慕容儁不痛心啊!

    慕容儁想撤职查办慕容评,以熄众人之怨。

    可是慕容评乃是自己的叔父,又是自己的绝对支持者,自己的心腹之一。

    如今燕国表面上太平安宁,但其实也是暗波涌动,再加上自己近来身体不好,若是一旦再失去慕容评的支持,只怕将来燕国又会发生内乱。

    慕容儁左思右想,举棋不定,此时恰巧传来消息,说晋室北伐失利,姚襄反叛,殷浩败北,一时大喜。

    五日后,慕容儁正想再议慕容评之事,却不想传来秦皇苻健的书信。

    书信中,秦皇苻健建议燕皇慕容儁同时下书招抚姚襄,将河洛之地让给姚襄,以作为羌人的繁衍生息之地。

    慕容儁当即撇下慕容评之事,朝堂之上紧急议论姚襄之事。

    此时,尚书令阳骛说道:

    “陛下,如今冉闵缩居于野王,若是将河洛之地让于姚襄,便可断绝冉闵南下之路,使冉闵与晋朝不能相联。

    如此,我们便可集中力量,集合秦、姚三方之力合围冉闵,最终消灭于他。”

    此时,太尉封弈也道:

    “陛下,河洛之地远离河北,而靠近关中,且姚襄与苻健乃是世仇。

    若是我们消灭冉闵之后,姚襄必然会集中力量攻打关中,夺取关陇之地。

    如此,我们还可借姚襄之力牵制于秦国,可谓是一举两得啊!”

    众大臣经过一番商议,纷纷同意将河洛之地让于姚襄。

    慕容儁听后,也是心中高兴,于是令中书令韩恒拟发圣旨,将河洛之地让于姚襄。

    两道“圣旨”齐至,姚襄见后,心中大喜。

    姚襄,字景国,南安赤亭县(今甘肃省陇西县)人,羌族,姚弋仲第五子。

    羌族,原是中原人民对居住在我国西部游牧部落的一个泛称,最早约有一百五十余种部族。

    据史书记载,在殷商时期,羌人便活跃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。

    《诗经·商颂》记载:“昔有成汤,自彼氐羌。”说明古羌人已经与殷商往来密切。

    在周朝时,大量的羌人融入华夏民族,并在春秋战国时期,建立了义渠国。

    后又与秦国进行了多年的战争,最终以羌人为主要成分的诸戎逐渐为秦国所融合。

    不过仍有部分羌人居住在甘肃、青海黄河上游和湟水流域。

    于是,秦国便以部落为单位,将羌人开始细化,有旄牛种、白马种、参狼种等。

    至汉代时,汉王朝为了加强羌人的管理,建立了地方行政,设置护羌校尉等官职以管理羌人事务。

    此时,归附汉王朝的的羌人开始大量东迁,汉人将进入关中、中原的羌人统称为东羌;将未进入中原、关中的羌人则称为西羌。

    曹魏两晋时期,在甘肃的西南部天水、武都地区居住着大量的羌人。

    姚襄的祖辈便是世代居住在这里的的西羌人。

    姚襄的六世祖名为姚迁那,曾率众归附东汉,被东汉王朝拜为冠军将军、西羌校尉、归顺王,至此便迁居至南安郡赤亭县(今甘肃省陇西县)。

    姚襄的父亲名叫姚弋仲,年少时便英勇刚毅,为人大方,常常救济贫苦百姓,故而受到众人拥戴。

    永嘉之乱后,姚弋仲便率众向东迁徙到榆眉(今陕西省千阳县东南),跟随者有数万人之多。

    太宁元年(公元323年),前赵皇帝刘曜进军关陇,迫于前赵大军的压力,关陇地区的氐、羌各族部落都纷纷投降前赵。

    刘曜任命姚弋仲为平西将军,封平襄公。

    公元328年,刘曜被石勒打败,姚弋仲率众归降后赵。

    姚弋仲为人外圆内方,为了族人,先后两度投降前赵和后赵。但姚弋仲做人做事,又刚直不阿,不畏权势,忠心不二。

    永和六年(公元350年),冉闵杀害石鉴并诛杀石氏宗室,姚弋仲等率众讨伐冉闵,并在襄国(今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)大败冉闵。

    姚弋仲是羌人,而苻洪则是氐人,两族原先都生活在秦陇之地。

    自后赵灭亡之后,姚弋仲和苻洪二人都有意回到故乡,占据关中,于是姚弋

第195章 羌人姚襄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